返回

皇后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23章 对抗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一举攻下北平九门,控制北平城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朱棣以太祖皇帝在《皇祖明训》中所言“朝无正臣,内有奸逆,必举兵诛讨,以清君侧”为由,指天子身边兵部尚书齐泰、太常卿黄子澄为奸臣,须加诛讨,并打出“清君侧、靖国难”的旗号,正式谋反。

    燕军控制北平之后,迅速向周边辐射。

    七月初六,通州主动归附;七月初八,攻破蓟州,遵化、密云归附;

    七月十一,攻破居庸关;七月十六,攻破怀来,擒杀宋忠等;

    七月十八,永平府归附;七月二十四日,谷王朱橞逃离封地宣府,奔金陵;

    七月二十七,为防止大宁军队从松亭关偷袭北平,在徐长吟的谋划下,以反间计使松亭关内讧,守将卜万下狱。

    至此,北平周围势力全部扫清,燕军兵力增至数万。

    短短二十日,燕军已是势如破竹,锐不可当。

    消息传至金陵皇城,举朝皆惊。

    “微臣早就说过,燕王此人狼子野心,一日不除,必定后患无穷……”

    朝堂上,黄子澄痛斥朱棣不忠不孝、不仁不义,同时为自己当初谏言朱允炆放归朱棣三个儿子回其身边的决定,痛悔不已:“都怪微臣当初因为担心会打草惊蛇,竟建议陛下将朱高炽、朱高煦,以及朱高燧三兄弟,放归北平,以致放虎归山,如今无质在手,才令得朱棣毫无顾忌,举兵谋反……”

    “微臣有罪,万死也不能辞,请陛下责罚……”

    他踉跄着跪倒在地,一片痛心疾首。

    “老师千万不要这么说……”

    朱允炆下了宝座,亲自将他扶起,慨然长叹,亦是后悔不迭:“当日分明是朕妇人之仁,不忍四皇叔同亲子骨肉分离……若说错的话,也是朕有错在先……”

    “陛下,这不是您的错……”

    黄子澄忙道:“陛下宅心仁厚,本该是万世之表率,陛下赤诚以待燕王,哪知燕王却不禁不感念陛下隆恩,竟一意孤行,行谋反之大罪,陛下于他,已是仁至义尽,将来史书,必有公道……”

    他慷慨陈词,其他的大臣,亦是纷纷附和。

    “但如今,燕王大军压境,朕该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战报一封一封,接连不断的送到他的案头,眼瞧着北平周边一座座城池,或主动归降、或被燕军拿下,朱允炆也越发的心焦不已。

    “微臣以为,”齐泰站了出来,“耿将军年事已高,实不宜再上战场……”

    他口中的耿将军,乃是被封长兴侯的耿炳文,此人年近古稀,乃是在燕王上书谋反,朱允炆祭告太庙,削朱棣宗室属籍,废为庶人,起兵讨燕之后,封下的大将。

    只可惜,耿将军出师不利,实难同燕军对抗。

    “那以爱卿之见,朕该派何人担此重任?”

    朱允炆急道。

    “臣以为,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可为大将军……”

    黄子澄提出自己的建议。李景隆当即站了出来:“微臣愿执兵,为陛下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望着他二人,他们一个乃是自己的恩师,一个是自己的心腹,当初周王被人告发谋反,他正是派的李景隆以备边为名前往开封,包围周王府,将周王全家押回金陵的……

    对此人,朱允炆本就是极之信任亲近。

    如今,又有黄子澄力荐,朱允炆当即决定:“好,朕就封你为大将军,替朕扫平燕王叛军!”

    “臣必定不会辜负陛下所托。”

    李景隆曲膝半跪在地,信誓旦旦。

    主将既然已经确定,众人又商讨起其他将领的人选。一番讨论之后,终于定下以辽东江阴侯吴高等领兵围攻永平——

    人选既定,翌日,朱允炆亲自在江边为李景隆等人饯行,并行“捧毂推轮”之礼,赐“便宜行事”之权。

    君臣作别,李景隆就此带兵北上,之后,行至山东德州,收集耿炳文留下的溃散兵将,并调各路兵马,共计五十万,浩浩荡荡进抵河间驻扎。

    消息传至燕王府,朱棣却是微微松了口气。


第523章 对抗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